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华夏时报
美国对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三巨头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上演了一场“戏剧性反转”——5月底发布的禁令仅维持一个多月便被解除。7月3日,随着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恢复对华服务,国内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应该都松了一口气。但对整个行业而言,无论最终美国的政策如何,这场“禁令闹剧”已敲响最刺耳的警钟。
三大国际巨头掌控中国大部分EDA市场的数据,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某些核心技术领域的国产替代,依然迫切而艰难。从“能用”到“好用”,中国EDA企业要跨越的不仅是技术鸿沟,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存之战。业内人士建议,国内半导体行业需双管齐下,既要扶持国产EDA企业技术攻坚,更要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采用本土替代方案。
国产替代攻坚路
EDA被誉为“芯片之母”,用来辅助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仿真、验证等流程。集成电路产业包括EDA工具、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与零部件制造和材料供应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依存,形成了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贸易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国产化的替代需求,“不论禁令是否取消,该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已经不能逆转。长期来看,EDA禁令已经极大刺激了国内市场对自主可控的需求。”袁博说。
国产EDA代表性企业有、、等,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EDA行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但正如数据统计所体现的现实,国内EDA市场目前仍由国际三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国内EDA供应商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华大九天也在2024年财报中提及这一点。
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能够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是因为其技术水平、产品完成度和产品丰富度大幅领先,而国产EDA与他们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国际巨头如西门子EDA凭借与全球顶尖芯片制造商的深度合作,构建了覆盖芯片设计全流程的工具链,在7nm以下先进制程的支持上尤为突出,相比之下,国产EDA在整体生态建设和高端制程验证经验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这种技术积累的差距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弥补。”袁博指出,此外,国际EDA软件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用户粘性,全球客户对其信任度高、使用习惯固化,导致全球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很难和国产EDA企业合作,这也成为国产EDA工具拓展市场时面临的重要挑战。
另外,整合并购是推动行业整合与技术升级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打造EDA生态。国际巨头们一直在进行行业并购,因此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如2024年1月新思科技宣布收购EDA龙头企业Ansys,2025年3月西门子宣布完成对Altair的收购。而国内EDA公司的现状是,“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点工具多,全流程覆盖的公司少。” 徐可直言。
不过,记者注意到国产EDA厂商也在积极通过并购壮大力量。2023年,广立微收购了上海亿瑞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3%的股权,亿瑞芯是一家以DFT技术服务及产品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今年3月,概伦电子公告称,正在筹划购买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根据最近的公告,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
总体来说,袁博建议,中国应该加速自主化进程,国产EDA企业需要联合国内的芯片设计、制造这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力,推动芯片设计制造端到端的国产化,尤其是需要聚焦跟随国产光刻机的发展,逐步实现高端工艺制程的突破,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对使用国产设计制造技术产品的支持,构建市场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
▪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