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他期待在未来几周与 " 非常好的朋友 " 莫迪总理交谈,并确认其政府将继续与印度展开谈判,以解决双边贸易壁垒。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 将与我非常好的朋友莫迪总理进行会谈 "。
这意味着特朗普在尝试修复美印间紧张的关系,试图挽回 " 向中俄靠拢 " 的印度。
从公开互怼到隔空传情。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莫迪主动抛出 " 橄榄枝 ",欲与特朗普再续前缘。但特朗普高举 " 美国优先 " 旗帜,对各国狂抡关税大棒,印度也未能幸免。
今年 2 月,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与莫迪握手。
在特朗普言语、行动的双重暴击下,美印关系急剧下滑。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随着美国在对等关税、印巴冲突等问题上密集 " 打印 ",美印裂痕迅速扩大。
在对等关税问题上,今年 4 月特朗普抛出 " 对等关税 " 后,美印经过五轮谈判仍然未果;7 月底,特朗普公开将印度经济称为 " 死亡经济体 ",对印度进行羞辱;8 月,美国以印度 " 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 " 为由,对印度输美商品额外加征 25% 关税。与之前的 25%" 对等关税 " 叠加,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达到 50%,成为被加征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印巴冲突问题上,特朗普抢功印巴停火,被莫迪公开打脸。特朗普为泄愤随即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 " 共同开发巴基斯坦丰富的石油储备 " 协议,导致印美关系骤然紧张。
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莫迪作出了强硬的回应。
印度暂停了与美国的新军购谈判,涉及装甲车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等项目;莫迪本人也取消了原定 9 月赴美的行程。
印度民众则群情激愤,呼吁 " 走自己的路 ",坚持战略自主、多元布局,减少对美国依赖。
美印关系迅速回暖。
在美印关系愈发紧张之际,一场重要的多边外交活动改变了事态走向。
8 月 31 日至 9 月 2 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其间,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互动引发了广泛关注。
莫迪在其社交平台称,在上合组织峰会后,与普京一同前往会晤地点。
特朗普对此作出了直接且充满情绪化的回应。9 月 5 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发文,并配上了三位领导人的合影,写道:" 似乎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中国。祝愿他们共同拥有长久而繁荣的未来!"
随后,在不到 24 小时内,特朗普改口称自己并不认为美国已经把印度 " 输给了 " 中国,进一步调整表述,强调自己与莫迪 " 永远是朋友 ",试图缓和此前言论引发的紧张氛围。
对此,莫迪迅速作出了积极回应。9 月 6 日,莫迪在社交平台发文感谢并赞同特朗普对美印关系的积极评价,称两国是 " 非常积极、具有前瞻性的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还转发有关报道并表示赞赏特朗普表态。
莫迪此举意在缓和因关税问题而紧张的美印关系,强调两国关系的积极面,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当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转发了莫迪的帖子并表示莫迪重视与美国的伙伴关系,称莫迪与特朗普私人关系良好,印度仍与美国保持接触。
苏杰生的表态进一步表明了印度重视美印关系、希望维持良好互动的态度。
随后,特朗普表示美国正继续与印度谈判解决贸易壁垒,并表示 " 期待与莫迪总理会谈 ",达成协议 " 不会有困难 "。
这意味着特朗普主动调整了前期对印度的强硬态度,再次打起了与莫迪的 " 私人感情 " 牌。
特朗普对印态度为何迅速缓和?
特朗普对印态度的变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现实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考量的战术调整,进一步反映出特朗普 " 利益至上 " 的商人思维。
继续推行 " 印太战略 " 的需要。
特朗普态度变缓的根本原因,是对 " 失去印度 " 的担心。印度是美国 " 印太战略 " 的关键支点,美国希望通过印度制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再加上印度是 " 四方安全对话 "(QUAD)成员之一,美国需要印度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特朗普意识到印度不会完全倒向任何一方,只有通过 " 软硬兼施 " 的方式,才能稳住印度,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因此,即便存在短期矛盾,特朗普仍需公开强调美印关系稳固,以确保印度继续配合美国的战略需求,防止其倒向中俄。
美印双边合作的惯性。
尽管 8 月的关税争端一度让美印双边关系降温,但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停摆。
8 月 31 日至 9 月 2 日,美印两国部队在阿拉斯加举行联合军演,印军首次大规模派兵参与,这被视为美印军事合作的新里程碑。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印 "2+2 对话 " 如期举行——外交与防务高层会晤是双方最重要的沟通机制,体现出两国关系并未因关税摩擦而彻底停摆。
特朗普释放善意,意在继续强化美印军事与安全合作的同时,推动解决两国间的贸易分歧。
美国内的政治与司法压力。
印度裔美国人是美国第二大移民群体。作为一股日益强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群体在 2024 年大选中的投票率高达 70%,是全国和地方选举中的关键群体。
印度裔美国人在美国政坛崛起。
同时在 9 月 1 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 7 比 4 的票数,裁定特朗普任内对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发起的广泛加征关税措施 " 违法 "。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对印释放善意,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印度裔这一日益壮大且富裕选民群体的不满,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政治压力。
现实经济利益驱动的算计。
对特朗普而言," 放软姿态 " 不是示弱,而是回到一场更有利可图的交易。
印度是美国企业的重要市场,也是供应链 " 去中国化 " 的关键候选地。
美国科技巨头们纷纷加码投资印度,军工企业也早已深耕印度市场。长期高关税不仅会让印度受伤,也会让美国企业失去机会。
更重要的是,印度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如果与印度关系彻底僵化,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布局必将遭受反噬。
此次特朗普与莫迪的互动,就是一场 " 交易式 " 外交的缩影,释放出美印关系从 " 紧张对抗 " 转向 " 缓和对话 " 的关键信号。
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美国需要印度,印度也需要美国,这决定了两国关系不会坏到哪里去。
与此同时,印度有大国雄心,强调战略自主,不会事事顺从美国意志,这决定了两国间难免不时出现摩擦。
未来,两国将在 " 吵而不崩、近而不亲 " 的灰色地带长期拉锯,继续写下一章又一章的 " 塑料姐妹情 " 剧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