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结束,自7月5日启幕的第36届上海旅游节正式进入“经典活动季”阶段。9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明确,经典活动季将围绕都市漫游、欢购热游、文博艺游、国风潮游、线上智游、郊野趣游六大板块,推出200余项高品质特色活动与产品。
作为全国文旅消费的“风向标”,上海在暑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经典活动季的启动,不仅是对市场热度的延续,更是以“文旅+”融合为核心,主动适应消费新变化、释放城市消费韧性的重要举措。

“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
“经典活动季”为何值得期待
刚刚过去的暑期,上海文旅市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也为经典活动季的开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大数据初步测算,今年7—8月,本市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额为1524亿元,同比增长27%。随着“五五购物节”“首发上海”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落地,以及文旅产品供给持续优化,上半年上海消费市场增长势头明显。
暑期文旅市场的爆发,更凸显了上海的国际竞争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同期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激增85%,反映出境外游客在沪消费意愿显著回升。经典活动季的推出,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优势、挖掘潜力的战略选择,为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继续添柴加火。
从具体内容看,经典活动季精准契合了当前文旅消费“多元化、品质化、体验化”的需求特征。六大板块既延续了上海“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文旅资源优势,又注入了创新元素。
如文博艺游与国风潮游板块体现了上海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静安国际雕塑展、《再见青花》海上丝绸之路沉浸体验展等高品质展览,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魅力;而南翔国潮大会、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IP活动,则推动了非遗与新国风的融合,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新活力。这种文化赋能的旅游消费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增强了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的吸引力。
再比如,线上智游与郊野趣游板块的设计,展现了上海旅游节对科技赋能和乡村振兴的重视。联合抖音、支付宝、美团等平台推出的 “听见美好” 专项活动,让游客足不出户也能 “云游上海”;而都市森林狂欢节、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则拓展了乡村休闲场景,优化了亲子游、银发游产品供给。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城市乡村联动的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消费的边界和空间。
此外,经典活动季还将延续上海旅游节的“惠民基因”。9月13日至19日期间,上海将再度推出广受欢迎的景区(点)门票半价惠民活动,覆盖东方明珠、上海野生动物园等全市60多家旅游景区(点),并配套推出各类特色体验,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的参与感、获得感。

上海文旅消费的融合之力
当前,“文旅商体展”融合已成为提振消费的核心路径,上海也凭借多元业态优势,以旅游节为纽带,推动多领域资源整合,构建起高能级消费生态。经典活动季就将强化与上海国际光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及“全国科普月”等重要IP的联动,通过“1+N”协同模式,放大文旅消费的乘数效应。
如在节庆联动方面,上海以“夜经济”为突破口,联合上海国际光影节打造“精彩夜上海”品牌,推出高品质光影艺术与国际展演,全面提升夜间经济品质和体验内涵;国庆期间,上海旅游节还将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实现无缝衔接,安排多场精品演出,发挥“双节联动、双轮驱动”效应,形成“文旅商体展”与消费场景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
就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多项促进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的重点举措。其中就包括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此次经典活动季,上海在赛事联动方面,也将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体旅融合产品,联合赛事周边文旅企业、商圈等提供专属优惠,拓展文体旅消费新空间。
公开信息显示,9月上海将举办多场国际顶级赛事,涵盖网球、自行车、摩托车越野及赛艇等多领域。依托这些国际顶级赛事资源,联动赛事场馆周边商圈、文旅企业提供专属活动产品,拓展“票根经济”延伸消费场景,实现“观赛、游览、消费”一站式体验,将成为本届经典活动季的重要亮点,也有望探索“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上海经验”。
区域联动方面,上海将联手各兄弟省市文旅部门,设立浙江宁波、江苏盐城、四川绵阳、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五大分会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探索分会场联动模式,既能丰富上海旅游节的内容供给,又将助力兄弟省市文旅推广,从而有利于形成“长三角引领、全国呼应”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从全年维度看,目前上海已构建起“一节四季”的促消费活动体系,实现文旅消费季“全年在线”:上半年通过“首发上海”春季系列活动推动新品消费,第六届“五五购物节”优化举办13个IP活动拓展消费;7月至10月上旬的第36届上海旅游节创新“一节两季”模式持续激活市场;11月的迎进博消费嘉年华与年末的跨年迎新购物季,则进一步衔接全年消费节点。这种“常态化、系列化”的活动布局,也在消费模式的创新上,体现了上海作为“消费第一城”的引领地位。

西岸梦中心区域 “上海商务”微信公众号 图
上海何以成为“热门目的地”
当前,提振消费、扩大文旅消费,已成为各地的重点工作。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不少城市都收获颇丰。多家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出游人次超过去年同期,长途游是“主战场”,演出展览、体育赛事以及影视剧的热播等带动更多出游需求。
有平台数据显示,暑期境内游热门目的地中,北京、上海、三亚、南京、成都、杭州、广州、重庆、贵阳、西安等传统热门目的地出游热度排名靠前。
其中,上海在热门目的地竞争中,凭借综合优势稳居第一梯队,其发展模式与消费活力仍具有显著的标杆意义。这除了其作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所体现出来的文旅消费国际化程度之高,更表现在得益于多元文化的涵养,在文旅消费创新方面的巨大想象空间与敏锐嗅觉。
举个例子。上个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显示,2025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其中,上海剧场演出票房占比21.4%,北京剧场演出票房占比21.1%,两地的剧场消费明显领先于其他文化消费力强的城市。与此同时,“上海唯一”演出展现强劲的观众吸引力,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成为沪上文旅新增长点。
从交通数据上,也可以看出上海这个暑期在文旅消费上的活力。2025年暑运(7月1日-8月31日)期间,全国千万级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中,上海浦东机场以1547.5万人次的客流量位居全国首位,且同比增长6.1%。
对比其他热门城市,上海的文旅消费呈现三大独特优势:一是国际化程度高,“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地位不断巩固;二是业态融合程度深。诸如“文旅+商业”“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均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创新能力强。如线上线下融合的“云游”模式、非遗与国潮结合的产品设计等,持续引领文旅消费潮流。
从暑期文旅市场的强势复苏,到经典活动季再推出200余项高品质文旅特色活动与产品,上海正以不断创新精进的姿态持续挖掘释放文旅消费潜力。这也是一种信心的释放——上海凭借主动调整供给、深化业态融合等举措,展现出强大的文旅消费韧性。随着经典活动季的推进及后续全年促消费活动的落地,相信上海将进一步巩固“国际化都市旅游首选地”的地位,也为全国文旅消费提供更强动力。

海报设计:王璐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