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书法家、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于8月18日22时30分因病在上海辞世,享年80岁。周志高(1945-2025)见证了中国书法界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是1981年成立中国书协的发起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启功先生曾撰文称其“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筚路蓝缕之功”。《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刊发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与周志高学生缪金元撰写的纪念文章。

周志高(1945-2025)
潘善助:追忆周志高先生
我于2013年7月调入上海市书协当秘书长,那时,周志高先生已经担任上海市书协第六届主席,一直到2018年换届,我与周志高先生共事了整整五年。在周志高主席的领导下,上海市书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印象特别深的有以下四个活动。
一是上海书法艺术节。这个活动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旅局和松江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规模大,市、区两级书协广泛发动。持续时间长,前后达三个月。活动形式丰富,既有创作展览,又有理论研讨;既有全市和国内作者的参与,又有国际作者的加盟,共编印出版了十余册作品集和论文集。我想,这可能与周先生年轻时即善于策划,借助《书法》杂志平台开展全国性书法活动的经历有关。
二是组织编纂出版《上海千年书法图史》。图史共四卷,包括古代卷、近现代卷、当代卷和篆刻卷。我以为,图史是在《海派代表书法家作品集》与《海派代表篆刻家作品集》的基础上对上海书法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它将上海书法历史研究的维度由近代海派书法推向了古代上海书法。这得益于他编辑出身,先后做过《书法》杂志执行主编和《中国书法》主编,并且参与过中国书协年鉴的组织编纂工作。
三是海派书法全球行。上海市书协开展国际交流是有历史传统的,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海市书协交流的重点是日本、韩国,尤其是与日本的交流非常密切。最多时,一年要做四五次的交流展览活动。周先生倡导海派书法全球行,先后组织上海市书协代表团赴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宣传中国书法,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海派书法进京展。2015年,周先生提议举办海派书法进京展,这是上海市书协在2007年周慧珺任主席时举办的海派书法晋京展以后的第二次赴北京集体办展。办展的目的是重振上海书法雄风,鼓舞上海书法人的士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上述四大活动中,我体会到周先生具有非常强的活动策划能力和经费筹措能力。仅每项活动的经费少则百万,多则六百万,他都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口才,一一化缘,实属不易。
周志高先生仙逝,写此短文,以表怀念。

周志高书法
缪金元:夙志高怀 筚路蓝缕———深切缅怀周志高主席
惊悉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于8月18日晚逝世,悲痛万分!久难平复!
去年8月,周志高老师在长白山度假期间不幸患病,后转入上海曙光医院治疗,当时并没有感觉周老师状况会如此严重,在医院里,周志高老师思路还非常清晰地与我商讨由我主编的《中国书法领军人物•周志高》专著的出版事宜,没想到一个月后病情急剧加重,竟再也无法和他语言交流,内心难受至极!
回忆我写书、编书的经历中,从没像编《中国书法领军人物•周志高》这部专著那样,可以让我日以继夜甚至再夜以继日地伏案不辍,与其说我是在编一部中国书法领军人物丰硕成果的专著,更不如说我是被一位前辈牵着手重走了一遍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历程。
我和周志高老师有着非常特殊的渊源,我从小和周志高老师生活在一个居委会,在同一所中学读书,周志高老师是我的学长,我小他一轮半,他那时的班主任,到我进中学时已经成为校长,因周老师书法在学生时期便崭露头角,一直被老师们津津乐道。那时,我喜欢画画,我们的校长也是位画家,擅长指画,看了我的画对我说,你的画画得还不错,就是题的字还不够好,学中国画一定要学书法。校长于是给我介绍了我的学长也是邻居,已经在上海书画出版社担任《书法》杂志主编的周志高!那是 1977年。从此,在周老师的引导下,书法成为我一生中的最爱!

1979年9月,书法编辑部进行全国群众书法竞赛评选(右一为周志高)
1980年,上海市举办了一次规模非常大的“祖国颂”书画征文大赛,周志高老师获得书法一等奖,我获得了二等奖,那时获奖的还有吴建贤、瞿心安、陈茗屋、徐梦嘉等,我当时还是19 岁的中学生,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颁奖大会在福州路的市府礼堂举行,有许多市领导出席。坐在第二排的周志高老师给坐在第三排的我介绍着获奖的前辈们,那时的我异常兴奋,可以认识许多仰慕的名家!当年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1980年代中期,我在大学从教,上海师范大学的黄若舟教授组建上海市高校书法教育研究会,我成为首批会员。研究会经常请书法名家来开研讨会和讲座,周志高老师是我们请来次数最多的书法家。应该说周志高老师和黄若舟教授在大学培养了一批早期的大学书法老师。在此基础上,1985年和1986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又成立了一个书法教研组,黄若舟任教研组组长,周志高老师任教研组副组长,大家办了一个学制2年发大专文凭的书法专修班,那时高考入取率很低,社会上有一大批具备一定书画水平但没有学历的人,设立这个班是很受他们欢迎的。当时招了约50名学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培训,著名画家江宏也曾是该班学员,后担任过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
周老师因主编《书法》杂志和创建中国书法界“五个第一”(1977年创办我国第一本《书法》杂志、发起“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书学研讨会”、“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而蜚声书坛,2000年后,他被正式调到北京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并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一任8年。期间,为中国书法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浙江湖州市为弘扬智永书法艺术,在智永和尚出家并书写千古经典名迹《千字文》的永欣寺筹备成立智永书画院,永欣寺住持惟学(任书画院院长)和我(任书画院执行院长)作为创始人,我邀请周老师担任智永书画院名誉院长,他欣然接受并为书画院题名,给予我们极大支持!为此,智永书画院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80多位著名书画家!
2010年9月10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换届,周老师众望所归当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五任主席,至此他又回到了上海。缘分巧的是,我也同时被借调到上海市文联,担任市文联新成立的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驻会秘书长。当时文联各协会主要集中在延安西路238号,我的办公室是405室,书法家协会办公室是303室,楼上楼下都在楼道边,我经常一转身就到书协办公室。戴小京、李静、徐正濂、潘善助、黄仲达、张敏鹿均在里面办公,非常热闹。

周志高手迹
周志高上任后,书协成立了十多个专业委员会,开始了轰轰烈烈书法活动,由此也开创了上海书法界“十个前所未有”:一、上海市书协组织发展(会员数、区级协会、专业委员会)前所未有。二、上海市书协举办各类各层次的展览数前所未有。三、上海市书协主编、冠名的各类出版物数前所未有。四、上海市书协与全国各地书协的交流合作活动和在全国书协组织中的影响力前所未有。五、上海市书协参与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前所未有。六、上海市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及其他全国性展览活动前所未有。七、上海市书协的理论研究及发表论文数前所未有。八、上海市书协主席团成员参与基层各类书法交流、展览活动的广泛度、数量前所未有。九、上海市书协对书法的基础教育、教学研讨、展览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十、全体会员对上海市书协的整体工作的满意度和赞誉度前所末有。
最轰动国内外书法界的是,2013年周志高老师领衔的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大手笔举办“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作为上海艺术节的一项重大活动来举办。周志高老师给了我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的所有对外宣传、品牌形象、识别标识等设计工作由我承担!因为是首创性重大活动,对书法艺术节形象设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周志高老师将此重任交给我而且希望我独立完成,这是非常用心良苦的,体现了对我的充分信任!
经过紧张努力的设计,上海市文联领导的关心和书协主席团会议的讨论通过,我没有辜负周老师的重托,成功完成了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的LOGO、宣传海报、活动指南、媒体宣传版面、20多本的作品集、道旗等等所有VI系统的设计,在书法艺术节活动中广泛使用并得到好评!为此,我还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给予表彰!这都是在周志高老师的关心下获得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书法艺术节的LOGO,在周老师的提议下,我通过关联设计,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徽标。从此,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徽标和上海书法艺术节的徽标成为一脉相承的姐妹篇。

2015年,周志高老师倡议并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的支持,高瞻远瞩地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上海市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上海中国书法院。周志高老师被推举为院长!我被委任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助理,协助周老师在上海中国书法院开展书法创作、学术研讨、展览交流、教育培训等全面工作!一直到今天!

上海中国书法院展厅,周志高(左3)
周老师虽年近八旬,仍不遗余力勤耕于书法沃土中。2021年4月28日,我随周老师到他老家兴化办展,目睹周老师将新创作的60 余件巨幅力作全部捐献给家乡,并和同籍画家潘高鹏一起拿出100万元奖励基金设立青少年书法教育基金用于奖掖书法新人。其绩弥盛,感动一方!
记得当时,我看着案头一大堆材料,面对电脑里即将完稿的文档,我很感慨!因为有周志高老师丰富的积累和超强的记忆,让我非常顺利地完成了编纂任务!回想着有多次和周老师出差活动,一到晚上,我们俩在房间里探讨、选材、编辑,每每到深夜,时时被周老师认真执着的精神所感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主编《中国书法领军人物周志高》专著时,“兴墨楼•砚边点滴”专栏原先并没有列人编辑计划,是因为和周志高老师在一起时经常听他讲关于书法界的故事,都是他从事书法几十年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虽然貌似琐碎,却非常生动有趣。他如数家珍般的讲述可以连时间、地点、人物都毫厘不差,清晰如初!我觉得这更贴近他的性情,应该表达出来!所以我提议以“兴墨楼•砚边点滴”为栏目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这些珍贵的故事。周志高老师同意我的建议,并思如泉涌,或长或短,真实率性地写下了近六十则“砚边点滴”,精彩纷呈,值得细读!其中更令我敬佩的是,周志高老师勇于针砭时弊,不少内容涉及周围业内人士甚至文化艺术界领导,他也不回避,敢于讲真话!我曾几次对某些内容作技术性修改,都被周老师改了回去,确实体会到当年舒同对他说的:“调你到北京中国书协工作是因为你敢讲真话!”
周志高老师夙志高怀,筚路蓝缕,常年来开枝散叶以启书法山林,是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不愧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的奠基人!我非常荣幸在从艺路上有这么一位兄长亦师亦友地一直引领,履践致远。

2021年,周志高夫妇与作者(右)在周志高寓所“兴墨楼”
他的离去,不仅是我痛失了一位好兄长、好导师,更是中国书法界的重大损失!周志高老师的逝世或许会带走一个时代关于书法的记忆,但他的精神能量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正如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说,“我们永远怀念他,他是一个有能量的人,他的能量不会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散掉。”
(2025年8月19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